Login
我要投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安全退出
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技术资料 > 专家观点

专家观点

关于混凝土病害的详细分析(五)

2025-10-23 专家观点 加入收藏
关于混凝土病害的详细分析(五)混凝土作为现代土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性材料,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、桥梁、隧道等工程的安全性、耐久性与使用寿命。然而在实际施工中

关于混凝土病害的详细分析(五)

混凝土作为现代土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性材料,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、桥梁、隧道等工程的安全性、耐久性与使用寿命。然而在实际施工中,受原材料性能波动、配合比设计偏差、施工工艺不规范及养护条件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,蜂窝、麻面、裂缝、强度不足等质量通病频发,不仅增加了后期修补成本,更可能埋下严重的结构安全隐患,成为制约工程质量提升的关键痛点。

九、混凝土出现冷缝

1、现象
混凝土冷缝.jpg

混凝土冷缝表现为浇筑体表面或内部出现明显的接茬痕迹,缝面粗糙、无胶结力,部分冷缝伴随疏松、起砂现象。严重时冷缝会贯穿结构截面,成为水渗透通道,降低结构整体性与抗渗性能,长期可能引发钢筋锈蚀,影响结构安全。

2、问题分析
➤浇筑顺序规划失当:

未按“由远及近、分层分段、连续推进”原则设计浇筑顺序,如同一区域前后浇筑块体衔接间隔超混凝土初凝时间(通常为2-3小时,高温环境下更短),导致先浇筑混凝土已硬化,新混凝土无法与旧混凝土有效结合。

➤混凝土供应衔接断层:

搅拌站生产能力不足、运输车辆调度不合理或交通拥堵,导致现场混凝土供应间隔过长,超出初凝时间,造成浇筑中断,形成冷缝。

➤现场施工组织不当:

浇筑区域摆线过长(如单条浇筑带宽度超5米)、布料机移动缓慢,或振捣、收面等后续处理不及时,使先浇筑混凝土在新混凝土覆盖前已初凝,无法形成整体。

3、处理方法
➤注浆法(适用于细微冷缝):

针对不影响结构承载力但存在渗漏风险的冷缝,采用高压注浆设备(压力0.3-0.8MPa),将高标号水泥浆(P.O 42.5及以上)或环氧树脂浆液注入缝内,填满缝隙并固化,阻断渗水通道,保护内部钢筋。

➤填补法(适用于浅表冷缝):

配制“水泥+108胶+石英砂”修补料(石英砂掺量为水泥重量的30%),搅拌至稠度适中(可流动但不泌水)。先清理冷缝周边浮渣、灰尘并湿润,再用刮板将修补料均匀刮涂于冷缝区域,确保覆盖完整,表面收光平整,养护7天以上至强度达标。

➤表面渗透法(适用于窄而深的冷缝):

先确定冷缝精确位置与范围,用防水砂浆在冷缝周边做高度5-8cm的围边。将低粘度环氧渗透液(粘度≤50mPa·s)倒入围边内,利用液体自重缓慢渗透至冷缝深处,静置24小时待其固化,形成防水防渗层。

➤开槽填补法(适用于宽深冷缝):

沿冷缝走向开凿“V”型或“U”型槽(尺寸约3cm×3cm),清理槽内杂物并洒水湿润。填入HC-T30结构自愈合防水胶泥,压实抹平;待胶泥初凝后(约4-6小时),在表层均匀涂刷HC-S结构自愈合防水涂料,形成双重防护,增强抗渗与粘结性能。

4、预防措施
➤前置规划与供应保障:

浇筑前编制专项浇筑方案,明确浇筑顺序、分层厚度(不超50cm)、布料速度;与搅拌站签订供应协议,核算运输车辆数量(确保每小时供应量匹配现场浇筑速度),并要求搅拌站储备应急原材料,避免供应中断。

➤现场设备与应急准备:

提前调试混凝土输送泵、布料机等设备,确保运行正常;备用1-2台同型号输送设备及发电机,应对设备故障或停电等突发情况,保障浇筑连续进行。

➤初凝前中断应急处理:

若因突发情况导致浇筑中断,立即检测已浇筑混凝土的初凝状态(用手指按压无明显痕迹即接近初凝)。若中断时间超初凝时间,立即停止浇筑,按施工缝规范处理:将已浇筑混凝土表面凿毛,清除浮浆,铺设2-3cm厚同配合比水泥砂浆结合层,再继续浇筑新混凝土,确保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。

十、梁板底部夹砂现象
1、现象
梁板底部夹砂.jpg

梁板底部出现局部或连续的夹砂区域,表现为混凝土表面粗糙、露砂,部分区域伴随疏松、起粉现象,敲击时发出空鼓声。严重时夹砂层会削弱梁板有效截面,降低结构承载力,且易成为水分渗透通道,引发钢筋锈蚀,影响结构耐久性。

2、问题分析
➤原材料预处理不到位:

混凝土搅拌前,粗细骨料未按规范进行冲洗、过筛,或筛选设备(如振动筛)故障导致筛网破损,使骨料中混入胶泥块、泥团等杂质;杂质随混凝土浇筑至梁板底部,形成夹砂缺陷。

➤润泵砂浆使用违规:

项目部质量管理意识薄弱,未按规范要求处理润泵砂浆,将无强度、无骨料的纯水泥浆或低标号砂浆直接浇筑在梁板底部;该类砂浆无法与后续混凝土有效结合,硬化后形成疏松夹砂层。

➤现场施工管控缺失:

布料管操作控制不严,润泵砂浆掉落至梁、顶板表面后,未及时清理或清理不彻底;后续浇筑梁板混凝土时,残留砂浆已初凝硬化,振捣无法使其与新混凝土融合,最终在底部形成夹砂缝。

3、处理方法
➤局部修复(适用于夹砂层较薄场景):

若夹砂层厚度不超过钢筋保护层厚度(通常≤20mm),先采用錾子、电锤彻底剔除梁板底部疏松夹砂区域,直至露出坚实混凝土基面;用高压水枪冲洗基面,清除残渣灰尘,晾干后涂刷界面剂;采用强度等级≥C40的高强度灌浆料填充修复,用抹子压实抹平,养护7-14天至强度达标。

➤结构补强(适用于夹砂层较厚场景):

若夹砂层厚度较大,已影响梁板结构安全(如削弱截面超过设计值的1/5),需先委托检测单位评估损伤程度,再征得设计院同意后采取补强措施。常见方案包括:在梁板底部粘贴碳纤维布(等级≥CFRP-Ⅰ级)增强承载力,或对严重受损区域进行局部返工,拆除夹砂混凝土后按原设计重新浇筑。

➤早发现早处理(贯穿施工全流程):

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检查,尤其是顶板抹灰前的基层检查,通过目视观察、敲击检测等方式排查夹砂隐患;发现问题后立即停工处理,避免后续装饰施工掩盖缺陷,导致问题扩大化,增加修复难度与成本。

4、预防措施
➤源头把控原材料与润泵砂浆质量:

严格验收商品混凝土,现场若发现混凝土中存在大块砂石、粘土团等杂质,立即通知商混站停止供应并整改;浇筑前与商混站明确约定,润泵砂浆必须采用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水泥浆(含骨料),禁止使用纯水泥浆。

➤强化现场技术交底与操作管控:

浇筑前对施工班组进行专项技术交底,明确润泵砂浆的指定浇筑区域——仅可用于剪力墙根部,且铺设厚度不超过2cm;浇筑该区域时加强振捣,确保砂浆与后续混凝土紧密结合,杜绝随意倾倒至梁板部位。

➤规范润泵砂浆废弃处理流程:

对于低强度、不符合浇筑要求的润泵砂浆(如管道清洗后的残留砂浆),严禁随意丢弃,需通过专用管道冲洗系统、垃圾运输管道,或使用特制密封容器集中收集,统一外运处理,避免污染施工面。



文章评论

加载中~
{"errcode":40164,"errmsg":"invalid ip 47.119.149.244 ipv6 ::ffff:47.119.149.244, not in whitelist rid: 68fd1cd9-1cb6ede5-2dc99038"}